• 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黔南州

    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9年12月由贵州福泉经济开发区变更成立,核准面积为6.15平方公里,是贵州省首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1年7月,被认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被认定为贵州省“511”示范培育园区(千亿级)。2014年9月,黔南磷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福泉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2016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予贵州福泉经济开发区“全国磷及磷化工循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7年,“福泉磷化工”产业成为第四批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之一。于2018年再次被商务部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近年来,贵州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足于丰富的磷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并加快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延伸,规范建设马场坪工业园区、双龙工业园区和龙昌园区,并以园中园形式新建新型建材产业园、新型磷石膏建材产业园和装备制造产业园,着力构建高端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打造国际新型磷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内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 贵州普安县工业园区江西坡小微创业园

    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

    贵州普安县工业园区江西坡小微创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重点依托普晴拓展区的规划建设,以脱贫攻坚为主线,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建设集“世界茶源、慢病康疗、民族风情、精准扶贫”于一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招商引进冷链物流、茶叶加工、果蔬食品、箱包生产、服装加工、电子商务、生产生活配套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企业。贵州普安县工业园区江西坡小微创业园现有标准厂房19栋,建筑面积6.23万平方米,其中企业自建0.85万平方米。贵州普安县工业园区江西坡小微创业园内标准厂房全部投入使用,使用率100%。建成普安县东城区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目前入驻企业15家。园区距镇胜高速和晴兴高速匝道口不到1公里,通过镇胜高速与晴兴高速的快速联系,东北方向可到达贵阳,西南方向可到达昆明,正在建设的纳晴高速在茶源街道与镇胜高速连通,正在建设的普安县城至茶源街道快速连接线、普安县城至普安县站高铁连接线,都将给园区内联外输到来十分便利的条件。

  • 贵州安龙工业园

    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

    贵州安龙工业园紧邻安龙县城西北部,规划面积40.08平方公里,园区建设面积26.73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用地面积为15.25平方公里,占规划用地面积的38%,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比例达57.1%。贵州安龙工业园于2013年正式启动规划建设。园区快速推进规划修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奋力做优营商环境集聚产业项目,现已发展成包括石材产业园、生态载能区、核心区、小微企业创业园、现代物流版块、大工业独立选址区六大版块和安龙万洋众创城的优质园区。贵州安龙工业园曾先后被授予“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贵州省农民工创业示范园”“黔西南州州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安龙县创业孵化园”等称号,荣获贵州省2019年成长园区考核第三名。2020 年,贵州安龙工业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8亿元,税收2.4 亿元;共有入园工业企业8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 家,提供就业岗位3500 个;石材产业、生态载能产业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64.84%。 贵州安龙工业园累计引进企业84家,建成项目80个,在建项目4个,累计到位资金103亿元。 贵州安龙工业园石材产业园:安龙石材产业园是贵州安龙工业园的“园中园”,依托“中国木纹石之乡”品牌优势和产业集群发展优,是安龙建设“石乡安龙”和黔西南州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正在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石材产业加工聚集区和贸易基地。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动工建设,已入园企业6家,总投资5.85亿元,代表企业有贵州木纹石公司、贵州玉林石材公司,主要产品有大板、规格板、薄板、马赛克、文化石及石雕石刻产品。6家企业达产形成年产1200万方的加工能力,年产值达12亿元,提供税收1.1亿元,解决就业3500人。贵州安龙工业园着力培育产业集聚效应,重点实施建设中国西南(安龙)石材产业城及精深加工配套项目,积极发展木纹石板材、复合石材、石雕制品、建筑石制品、文化石等产品,延伸发展人造石、软石及石粉矿渣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探索形成产品集成化、品质高端化、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打造成集石材研究、石材精深加工、石材文化创意、石材固废综合利用、石材文化旅游、石材产品展销出口为一体的“中国木纹石之乡”,做强做大金州石材品牌。贵州安龙工业园生态载能区。安龙工业园生态载能区是安龙依托独特的交通区位和丰富的水、电、矿产等资源,以贵州金源投资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铁合金建设项目产业链基础,延伸发展锰系、铬系、硅系新材料和工业硅、有机硅、矿渣棉、矿渣微粉等绿色环保新材料,配套发展模具耐材、电极糊等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凸显的地方支柱产业集群。目前入住项目为金源60万吨铁合金项目,正在引进贵州新创硅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安龙县新一代载能双循环产业项目入住园区并启动建设,项目占地1200亩,年产硅锰合金50万吨、工业硅60万吨、高精度有机硅20万吨。建设6台48000KVA矿热炉、40台30000KVA工业硅矿热炉、100万吨焦化生产线、30万吨甲醇生产线、固废和尾气综合利用项目,解决就业8000人、税收5亿元/年。贵州安龙工业园核心区。入园企业6家,总投资20.35亿元。分别是:汇珠薏仁集团(贵州国台农业有限公司),安龙县园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坦霸沥青,贵州金百能集团新能源车辆生产基地,安龙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黔西南州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贵州安龙工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面积2.76平方公里,是安龙工业园的“园中园”,是安龙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聚集地,是安龙县委、县政府致力打造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重要平台。2015年被授予全省八个之一的“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七个之一的“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目前入园企业38家,总投资9.93亿元。园区代表企业有东莞市普利星电子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电子加工项目、安龙县万里香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伽佰俐家居有限责任公司等,涵盖特色食品、家居建材、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等小微型加工企业和蔬菜冷链运输等企业。贵州安龙工业园现代物流版块是安龙县的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建成黔、滇、桂三省(区)一个重要物流节点,集批发采购、仓储配送、分装加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型物流中心。入园企业25家,总投资26.5亿元。代表企业有安龙县康庄医药批发中心、喜莱莹建材装饰公司、川渝建材五金批发市场、湘黔建材家居综合市场、国浩物资商贸城等。贵州安龙工业园大工业独立选址区位于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村,入驻企业1家,即安龙县煤电化一体化产业基地热电联产动力车间项目,项目总投资311092 万元。该项目由贵州金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于2016年11月23日举行开工仪式,项目目前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炉体等设备安装及配套设施建设。贵州安龙工业园安龙万洋众创城。安龙万洋众创城项目总规划用地1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总用地360亩,投资约10亿元。2019年5月开工建设,慈溪、安龙两地以及万洋集团积极主动,齐心协力,分别组建专门的工作专班,制定项目推进时间表,落实相关单位职责,多方面、多渠道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推进产业园项目建设,到目前洋众创城已建成13栋厂房,签约入驻企业14家,已经入园装修的企业有8家,投产6家。

  • 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

    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

    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于 201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2014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规划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2020年9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六枝经开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安排部署,六枝经开区、木岗园区、路喜园区、岩脚园区实行“一区三园”统一管理。整合后,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达35.42平方公里,累计可开发使用土地面积10938.75亩,涉及4个乡镇19个村。截至目前,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木岗园区建成标准厂房共20栋22.47万平方米,已使用21.82万平方米,使用率97.11%。在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建成生活服务区住房1600套,工业大道3公里,市政道路11公里,配套管网28公里,有日处理25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园镇共用)、110KV变电站一座并配套10KV开关站,双回路保障供电,天然气管道已覆盖工业大道两旁;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园区正在修建园区产业大道,全长9公里,规划修建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及配套雨污水管网30公里。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距安顺黄果树机场55km、六盘水月照机场65km、贵阳龙洞堡机场160km,境内有贵昆铁路(贵阳—昆明)和株六铁路复线(株洲—六盘水),水黄公路(水城—黄果树)以及六纳公路(六枝—纳雍)、六六高速(六枝—六盘水)、六安高铁(六盘水—安顺)贯穿全区,纳晴高速(纳雍六枝晴隆)正在建设,交通十分便利。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明确新型建材作为六枝经开区首位产业,生态特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化工为潜力产业。2020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27亿元,新增规上企业3家,完成税收1亿元;现共有入园企业63 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首位产业、潜力产业产值占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7.73%。“十四五”期间,贵州六枝经济开发区将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园区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打造成贵州省循环经济示范区、贵州省承载东部及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顺利迈进全省百亿级开发区。

  • 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

    贵州-毕节市-织金县

    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位于织金县北部,地处乌江上游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毗邻支嘎阿鲁湖(洪家渡水库),具有背靠贵阳城市经济圈,面向成渝、泛珠三角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高速公路、铁路在开发区南侧形成“十字”交叉路网。高速公路:已建成开通的高速公路有厦(门)蓉(成都)高速公路(清镇至织金段、织金至纳雍段)和赤(水)望(谟)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段、织金至普定段)。厦蓉高速公路在织金境内三甲街道设有织金洞互通和织金互通,在基地北侧设有以那互通;赤望高速公路在基地南侧设立织金洞西互通,在绮陌街道设有织金北互通。铁路:隆(昌)黄(桶)铁路南端在黄桶站连接沪昆铁路,北端在隆昌站连接成渝铁路,其中黄桶至织金段、织金至毕节段已建成通车,设织金北站和八步火车站。贵(阳)至六(盘水)清镇至织金、织金至纳雍段已建成通车,在三甲街道和以那镇分别设有新发和大田坝货运站。距离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62公里、毕节飞雄机场132公里、安顺黄果树机场96公里。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强统筹规划,主攻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推进,重点发展煤磷电化一体化产业集群,以煤化工、磷化工、电力产业为核心,布局煤化工、磷化工、电力等下游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织金煤、磷、水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煤、磷资源深加工及清洁高效电力产业。自2009年3月以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海洋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国电集团等央企先后在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内规划布局了一批以资源深加工利用的重大龙头项目。中石化织金50万吨/年聚乙醇酸(PGA)项目、织金电厂、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项目、织金智慧综合能源产业园、洪家渡水光互补300MW农业光伏项目、八步桶井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文家坝煤矿、肥田煤矿、戴家田煤矿、聚金商贸物流园、八步物流枢纽项目、宏瑞建材、香腾米业、幺贵食品、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项目等一批项目先后入驻经开区。2020年,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5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4亿元,税收4.18亿元;共有入园工业企业4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就近解决就业6200人,助推930户贫困3740人脱贫。根据规划定位,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首位产业为以煤炭、煤化工、磷化工、电力为核心的“煤磷电化一体化”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在发展上坚持工业强区战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以基础能源、现代化工、高效清洁电力为引领的核心产业上来,并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产业任务来抓,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提高毕节织金经济开发园区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

  • 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

    贵州-毕节市-金沙县

    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于2012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毕节市金沙县民兴街道,批复首期开发面积10平方千米,其中起步区面积3平方千米。开发区规划面积24.99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14.97平方千米,规划用地总面积8.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比例为58.83%。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2010年8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水、电、路、讯、气等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九通一平(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场地平整)。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建设完备。园区建有设黄河大道、长江大道、玉山路及珠江路共40公里,所有道路已全线通车。新型安置社区。建设光明社区、古楼社区、金民社区和红心社区,社区配套建设了商业服务、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电力设施。投资5537万元建设了110KV专用变电站1座,已建成投入使用。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投资10115万元,建设11公里供热管道。供水工程建设。投资923万元建成1万吨供水站1个。建设有日处理2千吨的金沙县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新建日处理800方的园区第一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在运行调试阶段。物流设施。建成洪星物流园,已投入使用。通讯设施。将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线路全部迁改入地安装敷设,形成了多功能、全方位、全覆盖、快捷方便的通信体系。燃气设施。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园区已铺设燃气管道 28公里,建设了门站一座,已投入使用。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可通过杭瑞高速公路、赤望高速公路、修金古(规划)高速公路、攀黔铁路(规划)与区域市场联系紧密。距离贵阳机场、遵义机场、毕节机场均在2.5小时范围内。乌江航运在金沙县境内设置三个航运码头,水运交通便捷。区域条件在不断提升金沙的交通优势,拉近金沙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距离,构筑起金沙四通八达的区域大交通格局。按照“资源集约化利用,产业集群化推进”的发展思路,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规划以优先发展白酒及有机食品精深加工、煤电循环产业、五金电镀为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电器、包装印刷、循环建材、特色轻工等关联产业,为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贵州毕节金沙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园区”“贵州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贵州省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贵州省省级综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贵州省省级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贵州省“511”民营经济示范园区”“贵州省省级样板示范园区”。

  • 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

    贵州-毕节市-金沙县

    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2010年8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水、电、路、讯、气等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九通一平(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场地平整)。贵州金沙经济开发区于2012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毕节市金沙县民兴街道,批复首期开发面积10平方千米,其中起步区面积3平方千米。开发区规划面积24.99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14.97平方千米,规划用地总面积8.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比例为58.83%。2019年,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获得第三批省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贵州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第三批)的通知》(黔发改高技〔2019〕614号);2020年获得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20年省级先进就业扶贫基地(车间)及省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黔人社通〔2020〕196号)。2020年,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95亿元,税收9.38亿元,进出口贸易0.1123亿美元;共有入园工业企业15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提供就业岗位7500余个;白酒及配套产业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经开区把握酱香白酒发展势头迅猛,其配套的包材产业潜力巨大的机遇,及时调整招商方向,成立工作组对全省包材及县内包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省内包材企业数量、分布、营收等情况进行摸底,从市场、区位、承载能力、产业链环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包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今年以来,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已引进四川隆昌玻璃烤花加工、瓦楞纸生产、深圳朋凯印刷、四川盛丰印务等4个包材项目,总签约资金3亿元。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包材项目16家,预计今年可培育上规6家以上。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设有2个公共服务平台,一是代理代办服务平台,主要为入驻企业代理代办行政审批事项,含营业执照、发改备案、银行开户、协助企业办理环评、印刷许可证等前期手续;二是毕节市金沙经济开发园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主要是跟踪入驻企业就职员工状态,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及时发布企业用工招聘信息,为入驻企业招聘员工,竭力为企业正常生产保障员工需求。经开区成立以来,累计签约项目171个,建成项目128个,在建项目11个,累计到位资金150亿元。

  • 贵州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毕节市

    贵州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是2010年批准成立的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1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年9月30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将贵州毕节经济开发区变更认定为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在小坝镇、青龙街道辖区,总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核心区23平方公里,《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告面积为7.297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占比16%。贵州省政府规划贵州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定位为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加快产业集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建设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基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时,规划功能定位为以“营造产业生态,培育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创新产业制度供给和高技术转化应用为两大核心路径,聚焦“绿色经济、健康经济、数字经济”三型经济,前瞻布局若干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赛道,构建以储能、绿色建筑、新医药大健康为三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产业体系。贵州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储能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以发展锂离子电池为主的储能产业为方向,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竞争门槛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的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加快推进贵州贵航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电池及其配套产品生产、贵州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池生产项目、贵州丕丕丕科技有限公司正极材料生产项目、贵州光瑞科技有限公司电解液生产项目、贵州金沃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贵州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于2012年6月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4月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3年7月获批毕节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2015年5月获批省级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2016年1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产业•贵州毕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12月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7年9月获批省级绿色示范园区,2017年11月获批省级新型建材培育示范基地等称号。

  • 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

    贵州-遵义-凤冈县

    2009年3月,凤冈县组建工业园区筹委会;2010年纳入全市“10+7”工业园区,2011年1月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凤冈县有机生态型工业区;2012年8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立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正县级建制,列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3.15平方公里,分为凤冈县城南北两个片区,南部片区9.96平方公里、北部片区3.19平方公里,属全省培育的百亿级开发区之一。2012年11月3日,设立“中国共产党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为中共凤冈县委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党工委书记由凤冈县委书记兼任,设立“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凤冈县人民政府县长兼任。管委会内设5个正科级职能机构: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工业经济处、财政金融处、建设发展处、投资商贸处。2014年7月,设立“凤冈县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为凤冈经济开发区所属财政全额预算管理正科级事业单位。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是以有机生态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水暖卫浴系列产品生产为主特色园区,至2019年底,园区入驻企业142家(工业企业118家,服务业24家),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县级龙头企业4家,2020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8086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实现税收2.22亿元;累计就业人口达14640人,累计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1.14万平方米。近年来,贵州凤冈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为发展定位,按照县委、县政府“长茶、壮牛、兴水暖,扩蚕桑”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本县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以“3+N”工业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园区主导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明显。截止2020年12月底,经开区累计入驻企业142家,投产1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家。其中已入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39家、水暖卫浴企业16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水暖卫浴产业占经开区产值比重达68.95%。

  • 贵州遵义正安经济开发区

    贵州-遵义-正安县

    贵州遵义正安经济开发区位于遵义市正安县瑞濠街道办瑞濠村,2012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面积近4平方公里。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2.26亿元,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9.52亿元,进出口贸易1.71亿美元。贵州遵义正安经济开发区于2013年启动建设,先后投入28.5亿元,建设了标准厂房近80万平米、道路10.44公里、日处理5000吨污水处理厂1座、供(排)水管网30公里,园区绿化率达40%。并配套建成了移民安置房、公租房。经开区距离高速路入口2公里,距离遵义机场110公里,距离重庆江北机场200公里,距离遵义高铁站140公里,规划中的渝贵高铁、涪柳铁路过境正安。贵州遵义正安经济开发区始终按照“绿色轻工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布局,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吉他制造为主的正安·国际吉他园,以大数据、电商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园,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园,以页岩气开发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园”的一区四园,彰显了“一区多园、一区多业、一区多特、一区多文化”的个性特色。先后荣获中国吉他制造之乡、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资格。“正安•国际吉他园”是贵州遵义正安经济开发区县委、县政府通过筑巢引凤,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连续从沿海招商引资多家吉他制造企业集中打造的吉他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吉他园A区、B区、台湾产业园区,正在推进60万平方米吉他文化创意园和天赐片区厂房建设,已入驻企业139家,其中,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98家(吉他生产及配套45家、吉他销售35家、吉他物流10家、吉他培训8家),生产经营粮油、茶叶、服装、电商销售等企业41家。吉他年产销已突破600万把,占据全国产销额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是目前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最集聚、最规范的吉他生产基地,带动就业近1.5万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有效助推了全县高质量脱贫。

  • 贵阳六盘水水月工业园区

    贵州-六盘水-钟山区

    贵阳六盘水水月工业园区位于钟山区月照乡、黄土坡街道、德坞街道、荷城街道,西起钟山区马窑公路边界、南至人民西路和贵昆铁路线、北抵规划中的北环路、东至月照乡与老鹰山镇交界处,园区总规划面积约61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4平方公里。涵盖六盘水中心城两个片区的凉都森林公园、康师傅绿色食品工业园、水月生态工业城、六盘水月照机场、月照民俗风情小镇、月照航空物流港、生物制药产业加工区。贵阳六盘水水月工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在毕水兴、南贵昆经济带中心。在“依托大企业、服务大企业”的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钢铁、煤炭、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以支柱产业“前、后、内、外”的产业链延伸为抓手,实现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贵阳六盘水水月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主要发展以“循环、配套、生态、和谐”为产业定位方向的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及相关附产品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另布局相应的城市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充分利用山水地理环境的生态基础,着力打造民俗旅游和工业旅游特色鲜明、生态居住组团良好、综合经济指标绿色增长生态工业城。

  • 贵州省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园区

    贵州-六盘水-盘县

    贵州省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园区于1992年8月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1995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1年8月异地调区建设两河新区,位于六盘水市盘州市两河街道办事处,批复规划面积126.36平方公里。两河新区2011年异地调区后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道路126公里,供水管网138公里,供电线路111公里,天然气分输站1座,储配站1座,天然气管道34公里,通讯基站57个,标准厂房148.22万平方米。供给土地15870亩,其中工业用地12696亩,商业及住宅用地3000亩。贵州省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园区地处沪昆高速和毕水兴高速十字交叉口,境内有盘州高铁站及3个高速出入口,距昆明长水机场224公里、距盘州市中心14公里。贵州省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园区坚持依托资源、依托市场、依托环境的发展理念,依托盘州市资源优势、区位比较优势以及自身总体规划、产业基础,明确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能源装备产业)作为开发区的首位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物联网产业作为潜力产业。同时按照“南城北产”思路,在沪昆高速以南发展商贸物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在沪昆高速以北发展能矿装备等实体产业,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西南能矿装备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贵州省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园区先后获“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基地”、“省级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贵州省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园区”、“贵州省绿色示范(试点)园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创建基地”、“第二批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培育园区”等称号。2020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红果经济开发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亿元,税收3.85亿元,累计引进项目159个,实有工业企业109家,投产企业8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投产工业项目中,能矿装备企业17个,电子信息企业17个,大健康企业13个,建材企业23个,其他企业14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提供就业岗位3665个。开发区现有6个省级服务平台,含1个省级双创基地、1个省级孵化器、3个省级检验检测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 六盘水水城区发耳产业园区

    贵州-六盘水-水城县

    六盘水水城区发耳产业园区是2013年成立的县级产业园区,是水城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由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为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六盘水水城区发耳产业园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部发耳镇,核心区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距离六盘水市中心区50公里,毗邻区域经济中心盘州市, 是水城县承东启西的中轴点,水城—盘州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承接盘州乃至云南(曲靖、昆明)经济辐射的桥头堡。2014年纳入全省“五个一百工程”,2015年纳入全省百亿级园区打造之列。2016年列入《贵州省“十三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贵州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是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之一;2017年申报成为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建材产业示范基地;2020年被认定为贵州省特色工业园区。六盘水水城区发耳产业园区以年产300万吨的发耳煤业、总装机容量4×60万千瓦的大唐发耳电厂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综合利用发耳电厂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和发耳煤业的煤矸石等固体废物,结合六盘水市和水城县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立足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选择市场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增长潜力大的轻工业、新型建材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实行重点突破,适时发展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带动园区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 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

    贵州-黔东南州

    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于2012年9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黔东南州锦屏县敦寨镇敦寨村,批复规划面积9.12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96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占比70.34%。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地处湘、黔两省交界,泛珠三角区域,依黔面湘,区位优越,厦蓉高速与沪昆高速连接线的三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距从江高铁站80公里、三穗高铁站85公里,距黎平飞机场20公里。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2011年2月正式启动开发建设,建成近12公里道路网络,厂房、公租房、商业配套、学校、医院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道路绿化、亮化配套完善;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35KV变电站和110KV变电站建成投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委党校新校区、国家一级气象站、新城区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建成投用;建成回乡创业园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琴凼万人安置区廉租房和生态移民安置房2000余套;年储备1万吨占地面积20亩的粮库、锦屏县体育场、敦寨中学改扩建、锦屏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农贸市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市场建设项目已投用。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区域资源禀赋,以省级经开区为载体,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首位产业和新型建材、电子科技主导产业,坚持把“一种(铁皮石斛)一养(鹅)”作为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加快推进羽毛球、铁皮石斛、鹅肉加工等主导特色产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运动之城·康养之都”,努力实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跨越有机统一。近年来,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大力弘扬“坚韧不拔、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不甘落后”的经开区精神,总量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2018年度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考评中“成长型园区”获得单项单列“进步突出”奖。2020年,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税收0.5亿元,进出口贸易0.024亿美元;共有入园工业企业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提供就业岗位3316个;重点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2020年实现5.47亿元,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75%。黔东南锦屏经济开发园区设有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服务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引进企业53家(其中投资方为企业的有33家,投资方为个人的有20人),建成项目53个,在建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67.68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到位资金63.85亿元,资金到位率94.34%,已建成投产项目45个,项目投产率84.91%。

  • 贵州剑河工业园区

    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

    贵州剑河工业园区位于剑河县岑松镇屯州村,距剑河县城12公里,始建于2004年,正式批复为2007年。规划面积4.8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并建有12.0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13年底被批准为州级工业园区。贵州剑河工业园区功能配套齐全,设施完善,已实现“七通一平”,基本达到四代工业园区标准。园区交通便利,沪昆、思剑、剑榕以及320国道均从园区穿过,距离沪昆高铁三穗站20分钟车程。园区以“园区生态化、产业特色化、打工家庭化”为特色,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资本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打造生态精品工业园区。目前,贵州剑河工业园区已有21家企业入驻,18家正常生产经营,其余在建,其中达到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分别为:贵州剑河园方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剑河县荣达木业有限公司、贵州森环活性炭有限公司、剑河县绿野活性炭厂、剑河县中兴商砼有限公司、剑河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剑河工业园区共有直接就业人员1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0人左右。贵州剑河工业园区的主要产业有以贵州剑河园方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森环活性炭有限公司、剑河县荣达木业有限公司、剑河县章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为主的林产林化产业,以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以剑河县老蔡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黔味味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特色食品加工业,以贵州苗大伯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苗里医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苗泰健康产业(贵州)有限公司为主的医药及大健康产业。

  • 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

    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

    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于2003年成立,总体规划面积现已扩大为30.23平方公里,辖思阳镇、大有乡两个乡镇10个行政村1个社区5573户23546人。并于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复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首期规划面积为8.2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为2.9平方公里。目前,入驻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有62户,已建成投产35户,规模企业30户,在建27户;年产值达41亿,年增加值达6亿,年创税达8000余万元,企业用工达3300余人,工人月平均工资达2300元左右,年用电量达8000万kvh以上。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六、七、六、五”(工业总产值增长6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以上,工业税金增长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经济发展目标,不断强化措施,加强企业调度,做好生产要素保障,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截止4月,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4.5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7亿元,实现税金达7850万元,完成投资达11.29 亿元。企业用工达3000人以上,月平均工资收入达2300元左右。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建设采取BT、财政投入等多种方式,加快“七通一平”及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础配套服务功能。路网建设方面: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加快4.1公里产业主干道和1.9公里市政道路建设,计划总投资1.2亿元,其中4.1公里主干道正在实施绿化、亮化、水稳层建设,已完成绿化、亮化3.2公里,计划5月底建成;1.9公里正在实施管道安装等工程,计划4月底完成基础路面。投入800万元启动了2.1公里环城道路建设。投入200万元,启动了场平挡土墙工程建设。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2纵1横1环线路网骨架逐步形成。同时积极争取湘黔铁路羊坪货运站至开发区铁路货运专线项目。给排水建设方面: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一期日供水1万吨供水工程管道安装工程,已完成安装6公里,计划5月初全面完成。计划投资4700万元,日处理6000吨的污水处理项目,正有序推进。给排水将逐步得到保障。电力建设方面: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已全面完成长冲区35KV线路供电建设和部分电力迁改工程。启动了110kv同塔两回输变线路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200万元。争取启动建设220KV岑北变电站。通讯实施建设方面:目前,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已建有通讯机站12座,通讯达到全覆盖。投入200余万元,启动了通讯、广电等管线建设,各通讯设施正在积极完善。供气建设方面: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已启动了供气站建设,正在实施长冲区供气管道建设。土地收储方面:截止目前,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共收储各类建设用地约1.1万亩,用于企业、场平、基础设施建设6000亩左右,已支付土地款8746万元,土地收储工作有计划的进行。服务功能区建设方面:贵州黔东南岑巩经济开发区规划启动了长冲产业区配套服务功能区建设,主要规划建设1000套廉租房、2.5公里路网、3公里防洪提、8000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设施,预算投资1.4亿元。同时,教育、医疗、金融、休闲娱乐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结合县北部新区建设正在规划设计,其中职校已启动实施,目前已完成场平工作。

  • 贵州岑巩经济开发区电子轻纺产业园

    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

    贵州岑巩经济开发区电子轻纺产业园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岑巩经济开发区内,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已建面积0.1平方公里,新入驻企业2户,总投资7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200万元,产值9600万元。目前两户企业一期工程已完成,部分生产线已投产(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税金10万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70个。正在对接电线电缆等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初步形成以电线电缆、开关电器为主的产业集群。

  • 紫云县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贵州-安顺

    紫云县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招商发展将致力于打造通用类装备与基础类装备,包括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模具和各类基础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紫云县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招商将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支持建设有特色、有品牌、有配套服务、有主体运营的高质量标准产业载体,对产业载体建设进行贷款贴息支持。 紫云县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政策、土地、厂房、投资流程等各类招商信息快速获取,紫云县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招商信息平台,欢迎全国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共 105 页

园区招商电话
400-162-2002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热门园区

提交选址计划

*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

意向区域

添加
*

计划描述

展开详细资料可匹配到更精准的载体和更优惠的政策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万元

预计产值

万元
提交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